查看原文
其他

“树德系”学校是谁创办?答案在这座百年祠堂里

成华发布
2024-08-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方志成华 Author 方志成华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成华,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有着悠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根基。成华历史是巴蜀历史的组成部分,成华文化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篇章。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携手成华区地志办、区民政局联合推出“成华往事”,带您发掘、找寻、传承成华蕴含的丰富文化与历史底蕴,追忆老一辈成华人的似水年华。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孙家祠。


▲高铁旁的孙家祠。


“轰隆轰隆轰隆……”从成都东站向东北出发,不到三公里处,是宁蓉铁路、成昆线、成绵乐客运专线并行的一段距离。铁道线旁,一座百年祠堂静静矗立,它就是孙家祠。孙家祠是成都树德中学创始人、抗日名将孙震所建,也是“树德系”的发端——树德小学正是从这里萌芽生长,在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从树德小学到树德中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在中国西部“抗战大后方”创造了一个教育奇迹。


如今,孙家祠已被纳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些关于孙震的故事、树德的精神,仍在其中流传。



人物名片:

孙震



孙震,名定懋,字德操,原籍成都。1892年2月5日生于绵阳,8岁时随父母返回成都老家。1903年其父去世,家境艰难。

孙震13岁考入成都县中(成都七中)学堂甲班,后为减轻母亲负担,转考四川陆军小学第二期,继入西安陆军中学,参加同盟会,并投身辛亥革命。1926年底,孙震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参加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震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与邓锡侯出川抗战。1938年,孙震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所部与日军血战滕县,坚决固守徐州门户。

1985年9月9日,孙震因病在台北逝世,终年93岁。


来源:《四川方志·人物志》











孙家祠落址保和场





孙震所修建的孙家祠,位于成华区保和街道槐柳二路,始建于1926年,原名孙氏花园。其占地十余亩,由前中后三院组成,有正堂、厢房、廊庑等,祠堂为青砖、小青瓦,楠木雕花门窗构建的明清风格四合院。祠堂主体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孙家祠为何坐落于此?


据《保和场》一书介绍,保和乡何家湾(即今保和商圈东升社区)自清以来就有很大一片土地被浙江来川族人圈下,是客居华阳浙江人的义地,又称“浙江会地”。


浙江孙氏祖上来川后,在成都、嘉定、叙府等地都有后代。在嘉定的分派族人在嘉定府建有祠堂,供奉和祭祀来川亡故的族人。祖籍浙江绍兴府杨家垅(今绍兴市柯桥区齐贤镇)的孙震,幼年时曾随父亲孙芷参拜过嘉定的孙氏祠堂。父亲对孙震说:“将来有能力时,要在成都建一个支祠,要把家谱也重修一修,使族人不忘祖宗。”


1903年,孙芷卿病逝;1905年,孙震胞姐庆姑病逝;1914年,孙母病逝,都葬在何家湾。1928年,已身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第五师师长的孙震,在何家湾“浙江会地”旁,仿绵竹南轩祠修建孙氏支祠,人称“孙家祠”。








祠堂内传出读书声



孙家祠修成的第二年,琅琅读书声从祠堂内传出,在何家湾上空回荡——这一年,孙震兴办树德义务小学,校址就在孙家祠。学校的名字,源自孙父孙芷卿当年在绵竹县衙的堂名“树德堂”,开宗明义就是“树德树人”。


孙震在何家湾创办义务学校,原因有二:



01

孙震幼时家贫,求学之路不得已从成都县中转而报考免收学费的官办四川陆军小学。对此转变,孙母耿耿于怀。到何家湾上坟时,孙母看到赖家店一带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读书上学,深为感触,遂希望孙震有出息时,“多为像我这样贫穷的母亲想想,帮助她们的儿子能上学读书”。

02

二十世纪初,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成都、华阳新式教育开始兴起和兴盛。据《保和场》“何家湾传来的琅琅书声”一文记述,时至1926年5月,成都和华阳两县(城区部分)完小和初小总数就达到74所。但郊区乡镇农村却很缓慢,仍然是“被教育遗忘的角落”。


此种情况下,孙震选择面向赖家店一带穷人的孩子开办树德义务小学(后更名为树德第一小学),学校实行不收学杂费,免费送课本,发给学生制服的招生办法,鼓励穷孩子上学读书。甚至对送小孩子来读书的家庭都给予补贴,每月两个银圆。这可是破天荒的大善举!赖家店贫困人家纷纷将孩子送来孙家祠读书。


▲1937年树德一小高小三班毕业照  图源:成华教育








“北有南开西有树德”


树德第一小学学校管理严格,教师认真负责,大部分学生成绩优良,受到当时华阳县政府表扬。


开办第一小学成功后,孙震在好友吴照华的建议下,又相继在多宝寺、宁夏街、簸箕街办起树德第二、第三、第四小学。这四所学校一切经费,都由孙震负担。


在小学第一班毕业的1932年,为了让贫苦子弟能够升入中学,孙震开办树德初级中学,分男、女生部。男生部设在宁夏街树德里,女生部在宁夏街树德巷,仍然不收学费和食费,而且还把期末的伙食结余发给学生。


在初中第三班毕业的1937年秋,孙震又开办高中,学生也是只收伙食费。


至此,树德中学已成为男女高、初中齐备的完全中学。


▲树德中学部分学生在校门前留影。图源:《成都市志·教育志》


由于学校经费充足,树德中学名师荟萃,勤奋学习蔚然成风,教学质量有口皆碑,与成都县中、华阳县中、成属联中(石室中学)并列,成为民国时期成都中学四大名校之一。


1943年,树德中学与天津南开中学等私立学校比肩而立,为当时办得最好的六所私立学校之一,蜚声海内外。香港《大公报》刊文称:“北有南开、西有树德。”


1945年,孙震拟在树德中学基础上开办树德文理学院,憾未能至。








树德小学的薪火相传


1949年以后,“树德”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当中,树德中学于1952年改制为公立学校,更名为“成都九中”,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


原树德第一小学所在地孙家祠,先后曾为保和乡人民政府办公地、保和乡中心小学所在地,在修建成昆铁路时,后花园也被截去一部分。但作为历史的见证,孙家祠不会被忘记。1998年6月,成华区人民政府将孙家祠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是主体建筑现有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从主体建筑物外墙起,四周均至20米处为界。



“树德”也重回人们视线:1989年,在树德中学校庆六十周年庆典上,成都九中正式恢复“树德中学”校名;2010年9月,在当年孙家祠树德一小义务教育范围覆盖到的区域——如今的万科北街9号,成都树德小学原地复建,并获得正式授牌。


在树德小学的“童心楼”和“童真楼”之间,是由一组以纪念树德第一小学创始人孙震为主题的三座古铜色浮雕墙构成的小花坛,追述树德小学的创办历史、办学宗旨,和复建后的树德小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艺全面发展的“树人”标准——前后两个树德小学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薪火相传,是继承、发展、创新,面向未来!


▲ 成都树德小学的校史墙。图源:成华教育  甘霖/摄

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网、

来源/方志成华相关资料整理

制图/姚鹏

编辑/姚翼傑

责编/姚瑶主编/张媛总编/刘蓄瑞
中共成华区委宣传部主管成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成华发布



公园

🤩🤩🤩!公园里竟然藏着一个真人版迷宫

避暑

找到了!这些地方好!凉!快!

街巷酸辣粉!酸辣粉!好吃得——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华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